影视在线 影视在线

《2024中国诗词大会》:以“诗”为镜,展文学多彩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28    浏览次数:610

诗词无门槛,文学无边界,在文化节目不断兴起又不断创新的综艺市场,《中国诗词大会》凭借特有的文化气质独占一席之地。中国是深受诗词文化滋养的国度,古典诗词里凝聚着国人跨越千年的情感和思想,纵使隔着遥远的时空,亦能打动今天的我们。

当诗词文化做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文化精神实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人生也将在诗意的渲染下光彩斐然。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节目中,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群饱读诗词的选手,他们跨越行业和年龄,在诗词文化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多彩”。

追寻浪漫主义的航天工程师甄瑞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两年前,航天3D打印工程师甄瑞带着儿子学习诗词文化、分享航天知识的场景仍令观众记忆犹新。彼时,他在节目现场分享的3D打印大克鼎,充满了浓郁的科技元素,让不少观众拍手称赞。两年后,甄瑞又带来了新的“拍档”与观众会面,这次是一件3D打印的钛合金羽毛球,它不光有细腻精致的纹路设计,也有轻盈灵动的仿真弹力。前有“重如泰山”的大克鼎,后有“轻如鸿毛”的羽毛球,甄瑞借助诗词赋予了航天科技别样的温度。

如果说科学的实证教会他如何用理性的眼光看世界,那么诗词则令他心中的情感和情怀有了更加细腻的浪漫表达。在和“诗友”申昊同台对垒时,甄瑞用一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答案揭晓时,你只笑一笑”升华了对方“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诗词寓意,一个“俏”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选手们代表的千种生机、万般气节,亦是整个节目精神风貌的展现。

从画中走出来的汉服爱好者姜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观众对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姜艺的第一印象。用主持人龙洋的话来形容,姜艺就像是从古典诗词里走出来的书香美人,只需轻轻一笑便叫人魂牵梦绕。姜艺是个不折不扣的汉服爱好者,尤其偏爱唐代服饰。为了让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唐代文化,姜艺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了诸多巧思:衣裳裙摆对应的是唐代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中“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的诗句,下垂的裙摆好似湘江水一般荡漾;盘头配饰佩戴的是自己亲手设计的非遗绒花,这是从唐代就进入宫廷的“指尖艺术”。

节目现场,姜艺特别为三位老师量身定制了一套礼物:送给龙洋老师的荷花,寓意着“清池皓月照禅心”的澄澈之心;送给康老师的玉兰花,寓意着“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的君子风范;送给杨老师的橘子胸针,寓意着“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的高尚品格。于诗词中,姜艺读懂了不同的人生风月,也在诗词意蕴的感染下,创造出一件件耀眼的艺术品,光彩夺目,沁人心脾。

人如其名的诗词小才女张可儿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7岁小才女张可儿的出场词,也是大诗人屈原一生奉行的廉洁操守。节目中,张可儿一袭荷衣,亭亭玉立,作为“青玉案队”年纪最小的成员,张可儿与年纪最长的队员申昊之间相差了近30岁,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文学素养。对抗赛中,张可儿虽然错失了答题先机,但她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微笑祝贺“大朋友”李鹏伟,并迅速反应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上一句诗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当被问及“合卺酒”中的“卺”代表何物时,张可儿不仅能给出“葫芦”的正确选项,更能精准捕捉题目中的线索,显示出丰厚的诗词储备,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在张可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诗词文化的代际传承,感受到的是诗词引发的群体情感共鸣,而这背后,是因为诗词滋养而不断增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中华诗词绽放的时代光彩。沉浸诗词的大美世界,感悟《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的语境中,通过多维度的诗词解读,赴一场“古今对话”的邀约,也通过多样化的选手风貌,谱一曲“时代高歌”的奏鸣。以“诗”搭台,交天下同好,以“诗”为镜,照文学多彩,以“诗”会友,赢满堂喝彩。《2024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10日起每周末播出,节目共10期,CCTV-1综合频道 20:00档首播,CCTV-10科教频道次日20:10重播,敬请期待!


THE END
本地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