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在线 影视在线

陈祉希出任万达电影董事长,以内容为主导的底层逻辑回归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28    浏览次数:4066

今天,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宣布由前中国儒意董事陈祉希接任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

消息来得不算突然。半个月前,中国儒意就发布公告称,执行总裁陈曦(艺名“陈祉希”)因其他业务辞任职务。另一边万达电影也提名陈曦为非独立董事之一。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儒意正式派驻陈祉希成为万达电影的新舵手。

去年底,儒意收购万达的消息成为影视行业最为关注的新闻,也是影视寒冬以来行业内少有的大体量投融资事件,释放出行业利好信号。儒意接手万达的消息一出,万达电影迎来了时隔近八个月的涨停。

但与外部看到的“蛇吞象”、万达割肉救急不同,从影视行业内部视角来看,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儒意才是这起事件的主人公,凭借儒意出品制作以及整合上下游的能力,加上万达强大的院线发行与放映端影城资源,儒意+万达的新组合,将史无前例地完成中国电影产业从内容开发到宣发放映以及后续IP衍生开发的全产业链整合。

更重要的是,从操盘国产首部票房破十亿电影《泰囧》到投资出品爆款《你好,李焕英》,陈祉希有着强大的内容把控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力,她的掌舵让万达电影有了以内容带动的“新车头”,这或许也预示着电影行业出现了新拐点:非专业资本退潮后,以内容为主导的专业性逻辑再度回归。

电影业新拐点:非专业资本退潮,以内容为主导的专业性逻辑回归

为何一次收购和人事变动会让行业出现新拐点?一切要从电影与资本“相爱相杀”的时代说起。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41亿,同比增长48.7%,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电影业的高速发展吸引行业外的热钱、游资不断涌入。当年有媒体查询WIND数据统计出,在电影与娱乐行业中,中国企业全年一共发生了125起并购,总金额高达927亿,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那一年,万达电影已经依靠强大的下游资源牢牢占据“院线第一股”,彼时五洲发行初成立,最鼎盛时期,中国年度电影票房的四分之一都由五洲发行。而万达影视又以《唐人街探案》《寻龙诀》《煎饼侠》等影片一年斩获63亿票房和5.8亿收入,成为国内民企第一,万达电影成为电影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万达模式也是后来地产系资本进入电影行业的一个标杆:以影院与商场业态结合成为万达院线最大的优势,商场流量与影院品牌互相借力,以下游的规模扩张向上抢夺话语权,延伸至制作环节。

但在电影行业高度膨胀、泡沫化的阶段,靠非专业资本催熟的产业也埋下了诸多隐患,最典型的就是当年《叶问3》的票房造假丑闻,电影成为金融诈骗产品。2018年税务大地震之后,外部资本逐渐离开,电影越来越难融到钱。三年的疫情黑天鹅,又让影视寒冬加剧,投融资动作几近消失,电影行业最重要的命题成了“活下去”。与此同时,头部影视公司面临重新洗牌,互联网影企异军突起,没有内容基因的传统影企逐步掉队。

万达电影也急速踩下刹车,最明显的表现是,过去的五年,除了陈思诚参与的《误杀2》和《唐探3》,万达主控的电影没有一部超过十亿。

去年《消失的她》成为暑期档爆款,让外界意外的是,万达没有投资这部陈思诚监制的电影。接近万达电影的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万达内部曾对这件事感到非常遗憾。“按理说,万达与陈思诚合作多年,也是壹同的投资方,壹同的所有剧本都是先递给万达的,但最后却没有投资《消失的她》。”或许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后来《消失的她》被儒意参投了。

对内容把控错位的背后,是万达追求确定性的地产思维与影视创作周期规律的矛盾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20年年初,万达影视大裁员,在六年间服务过五任总经理的老将郑剑锋也被迫离职。在接受“第一导演”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无奈、无力和被动,“最惨的是频繁换领导”,每一任新领导都要过目之前的项目,再相应做出一些改变,与项目的制作周期极不匹配。

从2011年算起,万达电影在12年间已更换不下8任总经理,人均在职时间不到两年。从宋歌开创与奠基到叶宁的巅峰期,两人都只待了两年就跳槽,后来赵方接任一年后跳槽华纳,2018年中影的蒋德富接管一年后也离职去了博纳,之后的几任总经理都待不长久。

管理层缺少内容基因,考核周期对不上内容周期,KPI压力过大的矛盾伴随频繁换将同时出现,最终的影响是,万达上游的出品投资业务变得越来越谨慎保守。曾茂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万达电影正在降低主控影片的风险,以减少影视业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外界看到的是,万达主投的大体量项目迅速减少,或是采取联合出品方式以降低风险。没有了源头活水,万达影视造血能力进一步减弱。

郑剑锋透露,万达管理影业有一套内在“机制”,每个人都是只是这个体系内的“小螺丝钉”。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万达可以向好莱坞看齐,不断换职业经理人管理影业的原因。但追求稳定性的机制也让创作端失去原有的活力与新意,最明显的表现是,万达对导演的管理非常强势,内部有严格的过会流程,据郑剑锋所说,这种矛盾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激化。

与万达影视逐渐退场相反的是,以出品制作为主导的儒意影业在最近几年强势崛起。

2020年儒意影业上市,次年便交付了两个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优质作品。《送你一朵小红花》成为2021年元旦档票冠,被称为家庭片天花板,不久后《你好,李焕英》又登顶同年春节档票房榜,收获54.13亿的超高票房,创造国产喜剧片的新纪录。最近5年,儒意影业主出品13部电影,其中10部都稳定在豆瓣7分以上,良品率接近80%,这是目前任何一家大型出品公司都难以超越的标的。

2022年,影视寒冬期未过。不仅是万达,各大影视公司的投资战略都趋于保守谨慎。儒意影业却在此时展现出超前的市场判断力。暑期档临近前,陈祉希做出果断决策,和阿里影业一起保底拿下电影《独行月球》,成为大出品方,随后,该片凭借31.03亿的票房成绩拿下2022年暑期档冠军。

刚刚过去的2023年,儒意更是在行业回暖的东风下加快布局,参与出品电影多达八部,主出品《保你平安》《热烈》与大鹏导演深度绑定,类型多样,口碑不俗,还以精准的眼光参投了暑期档爆款《消失的她》、国庆档口碑第一《志愿军:雄兵出击》和近五年第一高分喜剧《年会不能停!》。

这“一降一升”的动态格局正说明了儒意为何有实力接盘万达电影。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电影行业“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经历过一个行业外资本注入与退场的完整周期后,以内容基因为主导的儒意影业上位,并派驻既懂内容又懂市场的陈祉希来担任万达电影董事长,这一举动正式向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非专业资本退潮后,以内容为主导的行业底层逻辑回归。

为什么是陈祉希?

从演员转型的陈祉希已经有长达十三年的制片经历。从2012年和徐峥导演一起打造出首部国产十亿票房电影《泰囧》,到2015年果断加入儒意影业,再到如今入主万达,陈祉希始终以对内容的强把控和对市场的高敏感性应对自身和行业的变化。

在陈祉希为《泰囧》投第一笔天使资金之前,这个项目曾两度流产。但陈祉希敏锐地发觉其内在潜力:前作《人在囧途》口碑不错,也激发出徐峥与王宝强这对黄金搭档的化学反应,将来会像冯氏喜剧那样成为一个大IP。同时,《泰囧》会加入黄渤,集齐那时中国电影行业里最好三位喜剧演员,这已经能为影片卖座保驾护航。

早期在接受采访时陈祉希曾说,自己是“投人重于投剧本”。在和徐峥一起主演《李卫当官三之大内低手》时,陈祉希发现徐峥在当演员时也是以一种导演的方式在驾驭和掌控。同样,投资《煎饼侠》也是因为她看中大鹏可以在搜狐独自撑下三季《屌丝男士》,认为大鹏了解市场也了解网民喜好。

公开资料显示,陈祉希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毕业,有着精准的金融投资思维。除了对新导演潜力的发掘和演员组合号召力的准确判断,她也能以理性的数据算出电影的止损点:《人在囧途》的点击率1.2亿,按10%的转化率和30元票价计算,票房至少3亿。《煎饼侠》也是同理,当时《屌丝男士》的点击率已有20亿,计算好止损点,控制好成本,电影盈利水到渠成。

在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以每年两位数增长的年代,陈祉希打造出不少“以小博大”的商业片,也为中国电影市场培养出商业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新导演。

2015年前后,正是热钱最快涌入影视业的时间,但陈祉希对待行业外资本的思路非常清晰。

当时,她正与陈思诚合作《唐人街探案》。据《中国电影报》报道,陈祉希确定《唐探》背后九家投资方的思路是:纯资金投入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资源整合。“万达是第一大股东,负责影片未来的宣发;绑定合一影业,看重他们背后的互联网资源;绑定芒果,看重他们背后的电视媒体资源;时尚集团在纸媒的层面确立影片的高品质……”与此同时,陈思诚、王宝强和陈祉希的公司都进入出品方之列。

除了外部资源整合,陈祉希本身对作品的内容质量也有着绝对的敏感度与把控能力。

2021年,陈祉希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其中有一期,毕志飞的作品《新小城之春》因对经典的不当改编引起现场论战。

这时,陈祉希谈及费穆《小城之春》的“先锋性”是以女性的旁白进行叙事开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种创新寓意着女性夺回了失去几千年的话语权,但随着时代变迁,过时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毕志飞的作品没能将“新”落实到符合时代的思维变革,犀利的观点既有电影史观的底蕴也有对当下社会情绪和市场前瞻反馈的准确把握。

对于制片人的职责,陈祉希提到最多的词是“平衡”:制片人一直在帮助新人导演寻求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既要陪伴创作者完成作品,也要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在电影投资与创作者表达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对新人导演也是另一种保护,如果新人导演的作品赔得太惨,以后谁又有信心来投资呢?”陈祉希解释。

在影片类型题材与演员资源码盘、投资体量大小的配比上,她有极其精准而快速的判断力。当《导演请指教》中梁龙导演的创新尝试受到专业影评人质疑时,陈祉希非常肯定地说出,她愿意花三十至五十万投资梁龙拍这部短片。她希望电影行业有更多突破常规的创新,但同时也理性地明白需要控制这种创新的成本。

陈祉希也通过分析《唐人街探案》系列的成功,说明复合类型才是突破票房瓶颈的关键,但喜剧节奏和悬疑节奏的“平衡”也成为难点。《唐探2》将喜剧元素放大,更符合春节档氛围,票房也一跃高达33.97亿。后来陈祉希作为总制片的《你好,李焕英》以喜剧+亲情的叠加元素和超高票房,再次证明她口中“复合类型”的票房潜力。

同时,这种“平衡”也体现在她懂得保护导演的表达欲。在《唐人街探案》最早的粗剪版完成后,曾有人建议陈祉希劝陈思诚剪掉现在的结尾,理由是片长太长、不利于排片。陈祉希回答,“我懂我的导演,最后一分钟才是电影的表达。”事实证明,正是这最后的反转带动影片口碑发酵,实现票房长尾。

以陪伴和保护的心态帮助导演完成创作,以市场化制片思维为项目制定方向,用恰当的方式引入最优良的投资,最后以全链路的服务让作品连接到大众,陈祉希这种尊重创作者、尊重市场和观众的“平衡”之道造就了她出品及制片超100亿票房的成绩。

显然,在出品制作的内容端,陈祉希和儒意影业都做到了顶点,未来的新增量在于向院线发行放映和IP衍生端的资源整合。

另一端,以内容作为“新车头”对万达电影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今,万达院线仍以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坐稳头把交椅,疫情之后,中小影院加速倒闭,头部院线加速整合,这时就需要产业上游有稳定的内容供给。

从时光网IP增值业务到东方影都的工业化尝试来看,万达电影早就有整合全产业链的想法,但由于缺少强大的IP和内容品牌带动,上下游始终未能联通,导致IP衍生业务盈利有限,东方影都早已易主。

因此,让陈祉希掌舵万达电影成为儒意影业给出的最优解。儒意的资源储备和陈祉希的内容把控,儒意+万达的全新组合,会让内容制作端成为产业链路的主控方,进行从上至下的链路疏通,这也更符合行业的生产逻辑。

从商业大片时代开始,电影的全产业链整合开发就是中国影企一直以来的梦想,或许儒意+万达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组合。

再回看2015年,陈祉希与万达合作《唐人街探案》和《煎饼侠》,命运齿轮由此开始转动。当时万达旗下的五洲全年发行电影票房占全国四分之一,这两部电影就贡献其中的30%。之后陈祉希一手开发的《唐探》系列成为绝对王牌,助力万达影视成为头部制作公司。

也是那时,刚在制片领域展露头角的陈祉希明显感知到行业内专业人才不足、行业秩序不够完善,“因为文化市场好、娱乐市场好,很多人都想冲进来分一杯羹”。但那时的她坚信,随着非理性、非专业的资本和人才慢慢撤出,市场会逐渐变得有序,专业人才和专业项目会越来越多。

等到近十年后的今天,随着陈祉希入主万达,旧秩序落幕,新拐点开启,一如她曾畅想的,专业性与行业秩序回归的新时代,真的到来了。

新舵手,新气象

在今日正式发出任职公告前,陈祉希早已在业务层面逐步接手万达。外界一直对儒意和万达的未来整合形态和业务发展模式充满好奇,娱乐资本论从儒意和万达最近两个新动作解读出不少信息,也能看出在陈祉希带领下万达的新风向。

1月11日,《白蛇:浮生》官宣定档今年七夕,成为2024年定档的第一部商业大片,甚至早于春节档电影。这部电影由儒意影业出品和主宣发,可以提前半年定档正显示出儒意对于内容制作和行业环境感知的极高确定性。

疫情三年,行业宣发节奏极不稳定,短期定档、极限上映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一部大片正常的宣发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甚至可以提前一两年发片单和概念图,然后在长周期内有规划地进行渗透,花更长时间发酵,做超前营销才能足够打到观众心智。

《白蛇:浮生》超前定档向行业释放积极信号:回暖复苏一年后,电影也应该回到正常宣发节奏当中。有了儒意加持的万达拥有了上游出品的稳定性,未来也会成为宣发周期重塑的领军者。

另一个是即将到来的春节档中儒意+万达的超强布局。

以往春节档,儒意最多投资一部、宣发一部,但今年儒意+万达参投和发行了四部头部影片:《第二十条》是儒意参与出品、五洲联合发行,《飞驰人生》背后有儒意作为出品方,另外儒意还联合出品了《热辣滚烫》。从目前春节档的前期热度来看,档期冠军大概率将在这三部当中诞生。另外,儒意和万达均投资出品了《熊出没:逆转时空》,在资本市场上,这是毫无疑问的高净值产品,只赚不赔。无论今年春节档出现何种变化,儒意几乎已提前锁定胜局。

儒意+万达在春节档影片中的多种组合,也是陈祉希以自己行业资源整合能力,送给万达电影的春节见面礼。

春节档明显扩张性的布局,显露出儒意+万达对全产业链服务的超强能力,从上游出品投资到下游宣发放映全链路整合,这种全流程的服务能力不仅给予行业资深创作者更多信心,也很有可能重塑当下的行业格局:内容和院线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在当下提质提效的行业趋势下会成为主流的选择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条》背后的光线影业和《白蛇:浮生》背后的追光动画,都是行业内资深的内容玩家,很少寻求外部合作。这种行业的资深内容玩家也愿意伸出橄榄枝,正说明儒意+万达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是受到行业内认可的。

娱乐资本论认为,未来儒意+万达的产能变动一部分来自于稳步增长的出品实力,另一部分来自于通过发行拿到更多投资的新机遇。在行业普遍担心今年项目不足、春节档类型元素不多的情况下,儒意明显的投资和产能扩充也可以给予行业以信心和希望。

过去的2023年,电影行业的内容偏好、宣发策略和受众结构都发生了明显改变,一年到头行业论坛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年轻观众流失严重,电影未来何去何从。而儒意的待映片单中,头部国漫和新科幻题材都是面向开发年轻人市场的作品。更何况,国漫与科幻也是当下电影行业中,最有可能实现后续IP增值的品类。

以陈祉希入主万达为开端,我们期待儒意与万达的新组合能为电影行业带来新气象,也期待以地产系为代表的非专业资本退潮后,专业资本和人才的回归可以成为中国电影新故事的开端。


THE END
本地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