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在线 影视在线

电视剧《追风者》:在历史深处追寻信仰之光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28    浏览次数:4918


在电视剧创作中,谍战一直是被反复书写且在不断创新的题材。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追风者》便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为谍战剧叙事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该剧通过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精致细腻的影像语言和力求创新的艺术表达,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人追寻信仰的历程,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


《追风者》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初。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政府领导根据地开展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财政、金融等经济工作有了一定发展。剧中,年轻的魏若来在上海接触到了红色信仰,并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人沈近真、徐诺并肩作战。这些人物的命运走向,是对那段革命历史故事的高度凝练和艺术转化。


颇有新意的是,《追风者》选择金融这个谍战叙事较少涉足的领域,为谍战剧深耕信仰主题拓展新路径。剧集通过一系列金融事件推动剧情发展,引导观众走进历史深处。创作者集中笔墨讲述魏若来的师父沈图南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重重阻力:他为从外资银行手中收回关税保管权,遭遇暗杀;其查办假币的工作,也在为国民党反动派高层掩盖丑闻的过程中不了了之。这一个个现实充分揭露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和社会黑暗,也为魏若来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进行铺垫。


聚焦追寻信仰这条主线,《追风者》用谍战剧的叙事语言,巧妙地将对信仰的阐释编织进富有悬念的故事里,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共情。主角魏若来的人生之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现实意义。起初他怀抱正义感,希望通过金融报国。在与沈图南的妹妹沈近真等共产党人的交往中,他逐渐接触并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最终,他在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后,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淬炼成钢,成长为我党经济战线上独当一面的金融工作者。魏若来的成长过程既体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情感特质,又符合戏剧矛盾的走向和历史的逻辑,使当下的年轻人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心灵共鸣。观众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信仰之真是在面对危难时检验出来的,信仰之坚是在枪林弹雨中考验出来的,信仰之美是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中彰显出来的。


《追风者》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塑造了一批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如徐诺、魏若来、沈近真等,他们形象鲜活,可亲可敬可爱。反面人物如林樵松等也尽量避免单一化、概念化和简单化塑造,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元。


剧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上海”景象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所谓的上流社会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另一方面,市井里弄的生活苦难深重,大量工人、小商贩朝不保夕,在战火的蹂躏与反动政府的压榨之下命如草芥。通过表现劳苦大众这个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该剧反映了时代的真相,为人物的成长与转变提供了心理依据,也使得谍战叙事展现出一定的历史厚度和深沉的思想底色。


剧中的一句台词说道:“中国有句古话,乘长风,破万里浪。你们所看到的贫瘠土地,只要给予时间和耐心,一定会长成足以支撑世界的经济良田。”如今,这句台词已变为现实。从《追风者》中观众也能看到,让梦想成真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耐心,更需要一代代奋斗者不懈努力,追寻心中那不灭的信仰之光。(作者:任姗姗,系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


THE END
本地记录
*
*